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 肖春泉
“加強新形勢下工業、通信業監測分析工作,完善運行監測網絡和預測預警體系,加強信息引導和服務,加強協調保障職能,扎實推進工業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繼續做好進出口協調工作。”
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按照部黨組的統一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促進工業轉型升級,保持工業和通信業經濟平穩發展為中心任務,按照目標責任制要求,全面推進運行監測協調工作。
2011年工作進展情況
一、加強工業和通信業經濟運行態勢的分析研判
繼續做好工業、通信業形勢分析工作。針對復雜的經濟運行環境,加強對經濟運行態勢研判,及時提出政策建議。每季度向國務院、全國人大財經委、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政策研究室提交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報告。繼續召開月度工業行業分析例會、部分省市運行工作座談會,加強對中心城市運行工作座談會、全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主管工業部門負責人聯席會議的工作指導,每個工作日向中辦、國辦上報工業動態信息。繼續做好年度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業、通信業,以及電子百強、軟件百強數據整理分析,推進增值電信季報統計工作。完善中心城市工業運行分析、信息交流、月度信息監測、季度問卷調查等工作機制。
進一步完善監測指標體系。加快信息產業運行監測平臺建設,建立電子信息產業、通信業數據查詢系統,已入部內網運行。啟動中國IT市場指數監測工作。建立工業電子商務指數體系。加強服務業分類統計工作。完善電子信息產業、通信業景氣與先行指數體系。完成運行監測系統升級改造建設方案。加強工業和通信業預測預警研究。
加強對重大問題的研究。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分類研究”、“金融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國石化產業安全”等課題研究工作。
密切跟蹤重大政策實施情況,提出政策建議。加強對支持中小微型企業發展、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等政策實施效果的分析評估。分析汽車、鋼鐵、紡織等產業政策落實情況,提出政策性建議。參與國務院關于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等政策起草。
做好新聞發布和信息引導工作。與部辦公廳一起召開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聯合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發布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報告。會同相關司局,召開軟件百強企業、電子信息企業百強發布會。配合部辦公廳做好加入WTO十年我國工業和通信業宣傳報道工作。
二、加強各要素協調,保障工業、通信業平穩較快發展
推進煤電油氣運等重要工業運行要素保障協調工作。進一步完善運行要素保障協調機制,增加要素動態監測范圍和內容,加強要素供需動態監測和分析力度。
深入推進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印發《關于做好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完善電力需求側信息平臺建設。召開“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座談會”。
支持工業物流發展。召開“重點工業行業與企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討會”。研究提出支持西部物流業發展的措施和重點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試點工作。
繼續做好WTO事務性協調工作。參與多邊(雙邊)談判工作。配合商務部,完成WTO對華過渡性審議、貿易政策審議等工作。組織相關司局,完成加入WTO十年我國重點產業發展經驗總結工作;召開加入WTO十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回顧與展望暨中國IT市場指數發布會;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維護國內產業利益。繼續開展機電產品進出口管理和招標工作。
三、加強工業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應對突發事件水平
完善重點應急工業產品數據庫。編制工業產品保障應急預案。研究扶持應急產業發展有關意見,協調國家發改委將應急產業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做好工業領域防范重、特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指導協調貴州、云南等受災地區做好工業恢復重建相關工作,繼續做好青海玉樹災后重建建材協調保障。進行國防動員潛力調查。
四、做好企業減負工作,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向國務院和中紀委上報《關于2010年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的總結報告》。向國務院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關于規范向企業收取捐贈和贊助行為批示的報告》。研究提出規范向企業收取捐贈、贊助行為的補充意見。研究開展企業負擔監測系統建設工作。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同時將迎來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運行監測協調局將按照部黨組的統一部署,按照穩中求進的要求,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重點,創新思路,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一、加強新形勢下工業、通信業監測分析工作
跟蹤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加強對政策實施效果的分析評估,提出政策性建議。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和監測指標體系研究。開展中國IT市場指數監測工作,完善互聯網市場指數監測體系。繼續做好電子百強、軟件業前百家的信息發布工作。
二、完善運行監測網絡和預測預警體系
進一步完善工業、通信業運行監測網絡、預測預警體系和統計指標體系。拓寬與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數據交換渠道,完善重點調度企業網上直報系統,加強工業數據庫建設和企業負擔監測系統建設。繼續做好信息月(季)報送和《工業信息專報》工作。與國家統計局協調,適時落實服務業統計一套表工作。
三、加強信息引導和服務
加強分析預測,深化對工業經濟發展規律的把握,提出政策性建議。繼續做好新聞發布和信息引導工作。指導地方做好工業經濟運行工作。提高信息報送的針對性、有效性。加強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運行情況等重大問題研究。
四、加強協調保障職能
做好《關于做好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宣貫工作,逐步建立電力需求側管理信息網絡平臺和成果案例信息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探索開展能源需求側管理工作。起草《關于做好工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示范工作。落實《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分工方案,指導工業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運行要素動態監測和分析力度。推動落實減輕企業負擔政策措施,加大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工作力度,探索建立減輕企業負擔長效機制。
五、扎實推進工業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
做好《突發事件工業產品保障應急預案》的宣貫和實施。加強重點應急工業產品數據庫建設。推進應急產業發展。做好重特大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印發《工業動員“十二五”規劃》。啟動工程機械行業和發電機行業體系化動員能力建設工作。
六、繼續做好進出口協調工作
加快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制造業運行和產業安全合作機制的建設,與WTO專家庫組建工作。參與多(雙)邊談判、投資保護協定談判,做好國際貿易摩擦應對工作。加強產業安全預警體系研究。完善WTO事務工作體系。加強國際規則培訓工作,適時通報談判進展有關情況。加強機電產品進出口協調。
七、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水平
堅持政治學習與業務工作兩手抓,鞏固創先爭優活動成果,努力建設學習型團隊,提高干部履職能力。結合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按照“團結、務實、高效、進取、勤廉”的要求,把握機遇,培養作風,鍛煉隊伍,有序推進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