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出臺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一時間,這一關系到眾多車主權益和汽車企業核心利益,并對汽車行業發展影響重大的法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上周對記者表示,為充分反映汽車企業和相關單位對汽車“三包”規定(草案)的意見,促進汽車“三包”的科學規范制定、有效推進實施,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我國汽車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汽協最近組織了國內汽車骨干企業、在華外資汽車企業以及相關機構和單位,采取研討會、書面征求意見等多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并組織有關人員開展專題研究,形成了初步意見和建議。
提出5點基本意見
中汽協認為,汽車產品實施“三包”對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規范汽車生產廠商、經銷商行為,提高汽車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推進汽車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汽車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汽車行業一貫注重汽車產品質量,對消費者負責,對汽車產品實施“三包”始終持積極支持態度,汽車行業企業也十分愿意擔負起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的責任。另外,經過多年努力,國內汽車企業的汽車設計、制造水平、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都有很大提高。長期以來,汽車行業生產企業、經銷商在改善維修服務的同時,一直也在努力探索解決因各種質量問題而進行退換的事項。
葉盛基說,汽車產品不同于一般生活消費品,其技術復雜、制造成本高、價值鏈長,以及使用環境復雜、管理涉及面廣等,這使得汽車產品實施“三包”面臨著“舉證難”、“鑒定難”、“索賠難”等諸多問題。當前我國正處在汽車社會發展的初期階段,汽車市場發展還不夠完善,權威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體系尚未建立,難以對汽車產品質量問題和性能故障做出科學、準確、公正的鑒定。現階段汽車產品實施“三包”的相關配套體系不健全,全面實施汽車產品“三包”,環境條件尚不完全具備。為此,中汽協擔憂,我國如果倉促全面實施汽車“三包”,很可能難以達到有效保護汽車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初衷。
另外,眾所周知,汽車的成本主要由研發成本、生產成本、采購成本、廣告成本、管理成本、售后服務成本等組成。過高和過度的汽車“三包”要求,勢必會大大增加汽車企業售后服務成本和總成本,這無疑也會增加消費者的負擔。
中汽協表示,汽車產品“三包”涉及消費者、銷售商、修理商、制造商和鑒定機構等主要相關方,汽車產品“三包”規定除規定銷售商、修理商和制造商的義務的同時,還應當明確規定消費者和鑒定機構的義務和責任,以避免過度維權行為的發生。
中汽協還表示,汽車產品“三包”規定、標準及其配套法規應當協調制定,否則汽車“三包”規定很難操作實施。汽車“三包”規定尤其應當注意與汽車產品召回相關管理辦法的協調。
建議做好5項準備
中汽協認為,在汽車產品全面實施“三包”前,應做好5方面的基礎準備工作:
建立獨立、公正、權威的汽車產品質量鑒定體系,實現對汽車產品質量問題和性能故障的科學、準確、高效鑒定。
健全汽車產品質量問題評價認定規范。一方面確保鑒定程序的科學性和鑒定結果的準確性,另一方面進一步促進整車廠及零部件供應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強化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監控。
在汽車“三包”規定中,應科學嚴謹地規定制造商、銷售商、修理商、鑒定機構和消費者等相關方的責任和義務,以避免制造商、銷售商、修理商“扯皮、踢皮球”,鑒定機構出具結果不規范,消費者過度維權行為的發生。為此,汽車“三包”規定(草案)有關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補充。
汽車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汽車產品消費涉及稅務、保險、交管、路政、質檢、財政、銀行等相關部門,汽車產品“三包”尤其是換車和退車管理細則應當協調、同步制定,以提高汽車“三包”規定的可操作性。
汽車產品“三包”規定,應進一步在科學論證、研究的基礎上,嚴謹制定“三包”有效期的設定,修理、更換、退貨條件的界定,以及補償費用的計算等,這些有待汽車“三包”規定(草案)中進一步明確。
召回是“三包”的前提
針對汽車“三包”規定,中汽協提出了5點建議:
制定和實施汽車“三包”規定應堅持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在充分保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應兼顧其他相關方的利益。汽車“三包”規定應促進汽車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汽車社會和諧發展。
中汽協表示,縱觀全球諸多較成熟的汽車社會國家,經過多方調研、論證、評估,至今未能出臺完整的汽車“三包”規定,這說明汽車“三包”的復雜性。汽車“三包”這一關乎民生的涉及諸多相關方利益的規定應科學、審慎、嚴謹制定。
中汽協認為,汽車召回和汽車“三包”有質的區別,汽車召回解決的是產品設計不符合技術法規基本要求、存在嚴重安全缺陷或隱患的問題,而汽車“三包”解決的是一般質量缺陷和廠商質量承諾與服務的問題。顯然,汽車召回是汽車“三包”服務的前提。因此,中汽協認為,在汽車產品全面實施“三包”規定前,應進一步完善實施汽車召回為宜。
當前,我國尚處在汽車社會的初期階段,根據我國國情和汽車行業發展實際,在汽車產品實施“三包”的相關配套體系尚不完善時,中汽協提出,汽車“三包”是否可以分步實施,首先強化并規范、完善“包修”,進而逐步探索實施“包退”、“包換”,待各項環境條件基本成熟后再全面推進實施汽車產品“三包”。為此,中汽協建議應當首先在個別地區或城市先試點試行汽車“三包”,待總結經驗后,在全國范圍推廣、全面實施。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代表,中汽協表示十分愿意協助和配合有關部門積極組織汽車行業企業和相關單位、機構開展汽車產品“三包”的調研、論證和系統研究工作,為汽車產品“三包”規定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