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成高新產業競爭制高點--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助理宿忠民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加入WTO過渡期的完成,技術標準已日益成為國際產業尤其是高新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深圳出臺的技術標準資助管理辦法、建立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機制、建立國家數字電子產品檢測中心等均屬國內首創,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標準研制和實施方面也走在了國內前列,而且,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在研制技術標準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越來越明顯,這為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深圳經濟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希望借助本次高新技術標準化論壇,能夠進一步加強政府、社會和企業各界在標準化與自主創新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進深圳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推進深圳創新型城市的建設。
靠標準贏得國際貿易談判籌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國際標準研究中心研究員Mr.KenKrechmer
標準經歷了符號標準、單位標準、相似性標準、兼容性標準和適應性標準5個階段。符號確定交流規則;單位標準實現貿易來往;相似性標準使產品保持同一性和連續性;兼容性標準使不同部件/產品可相互配合;適應性標準通過協議差異性使多種技術可以并存。專利權在相似性標準中作用最大,而在兼容性標準中起到限制作用。為了促進對話,實現多樣性,應該避免在適應性標準中使用專利。
很多中國企業/機構沒有參與電信、電子標準制定,而是發展出自己一套標準,將之專利化,比如對DVD發展出與國際不同的標準,這樣可以贏得談判籌碼,但也使標準產生分歧,影響了國際貿易合作。制定標準的目標是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并促使各國、各企業協商差異。所以中國企業要開發、設立自己的標準,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中,協議標準的差異性。
標準能促行業之“樹”枝繁葉茂--英國標準協會(BSI)外務部部長Mr.MarcusLong
標準為市場提供了一套可以遵循的準則,提高了市場的效率,促進了新技術的傳播。標準對創新的促進作用體現在:首先,標準化提高了產品或系統之間的兼容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第二,標準積累技術,并把新的技術容納進去,減少了重復性的工作;第三,標準促進了信息交換和技術交流,引發創新。
為實現創新,企業引入標準的時機很重要。如果在一個新領域過早引入標準,會遏制創新;如果太晚引入,會增加企業創新的成本。行業的生長就像一棵樹的生長,標準促進了樹干的生長(即整體環境的進步,產品性能更好,質量更高),從而能有更多規律性的枝葉(不同技術、不同設計)在主干上繁衍出來。
如果某企業的技術被吸收到標準中去,企業就能夠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甚至成為行業的領跑者,而其他企業需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更新才能達到標準的要求,這就為領跑企業贏得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和進行新一輪創新的有利時機。
保護知識產權須熟悉標準制定程序--美國GTW協會主席Mr.GeorgeT.Willingmyre
在美國,制定一項標準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制定標準的程序復雜,并且必須嚴格遵循平衡(各相關利益方參與,嚴禁由一方控制)、公開(制定過程公開,不得秘密進行)、一致(協商一致,達成共識)等基本原則。雖然如此,美國還是制定了數量極其繁多的各類標準。
由于標準復雜繁多,而且與知識產權關系密切,亂用標準來獲取知識產權專利收入,很容易引起糾紛。因此要保護好知識產權,有必要熟悉標準制定程序,特別是要處理好專利權與開放性標準的關系。唯有如此,二者才能相得益彰,和諧發展。這將是未來知識產權和標準制定的發展趨勢之一,值得企業關注。
應對歐盟指令應研制綠色產品標準--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林敬智
林敬智一方面針對歐盟近年來的國際環保法規WEEE與RoHS指令進行了說明解析,并針對應對這些法規的策略措施,對歐盟整體法規進行了整體性的分析講解;另一方面提供了歐、美、日等國際大廠利用信息技術對產品進行環境化設計的成功案例,并講述了臺灣電子產業進行綠色供應鏈與綠色產品開發設計的實際做法。
林敬智認為,企業可以通過分析產品的主要組成,歸納出其可能含有環境問題的組件,并采用材料標示、易拆解設計、低毒害設計等環境化設計方式,發展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綠色產品,增加資源再利用比率,降低產品對環境所造成的負面沖擊,更可將相關經驗應用至國內信息技術產業的其他產品,來提升整體產業、發展綠色產品的技術水準。
能效標識可為企業帶來可觀效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李愛仙
我國目前面臨的能源緊缺、能源消耗大、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因此重視節能、提高終端效率勢在必行,大力推行能效標準和能效標識即是國際社會普遍餪D@罠8〉目尚兇齜ā?/P>
發達國家通過實施能效標準為其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據美國促進能源經濟效益委員會測算,到目前為止,美國已頒布實施的能效標準產生的節能量約為2020年美國預計總用電量的8%,相當于一次能源的4%;在1990~2010年間,每個家庭在節能方面投入130~140美元,即可節約450~620美元。
實施能效標識亦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效益。據預測,中國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8種用能產品到2010年可累積節電701億度電;到2020年,能效標識的有效實施可累積節電2580億度電;平均成本效益比為3.4。在今年9月1日我國開始對空調、冰箱強制實施能效標識制度后,企業抓住機遇將能為自己和社會創造可觀的效益。
標準化促進創新并成就創新--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路宏峰
標準化對創新的作用體現在四個方面:標準是自主創新的技術源泉;標準是自主創新的方向指引;標準是實現創新價值的主要途徑;標準化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標準在創新前期、創新中期和創新后期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創新前期,標準以技術和經驗積累的最有效、最快捷方式而為自主創新準備好基礎,起著基石的作用;在創新中期,標準以系列化、模塊化和組合化的方式顯著提高創新的研發效率;在創新后期,通過將創新成果納入標準,達到將創新成果迅速擴散、廣泛應用的目的。
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是深圳惟一一家專業從事標準化與市場準入研究及服務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機構。標準院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全套國家標準數據庫;約70個部委的行業標準和專業標準文本;450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約30萬條標準數據庫;ISO、IEC和ITU等國際標準文本;世貿組織TBT/SPS通報庫;全球生態標簽、能效標簽數據庫等。借助這些豐富資源,標準院可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助其引進、消化技術標準,促進企業技術升級;可為外向型企業提供市場準入信息服務,助其跨越壁壘,拓展國際市場;可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創新支持服務,助其參與國內、國際標準制定,建立高新技術標準體系。
產品創新成果擴展離不開標準化--TCL集團高級工程師、深圳市標準化專家庫成員張如良
創新與標準化的宗旨是一致的。創新離不開已有的技術積累,創新產品離不開對已成熟產品某些技術的繼續采用;標準化為產品創新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穩定的平臺和更高的基點;產品創新成果擴展離不開標準化。
促進產品創新需要開展產品設計中的通用化。首先要明確通用化概念,認識開展通用化的意義;合理選擇通用化對象;確定開展通用化工作的合適步驟。通用化工作既是一個技術過程,又是一個管理過程。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應動態管理通用化。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標準化工作只能為創新提供基礎和空間,創造條件,而不能成為創新的障礙。需要正確處理好創新和標準化的關系,使二者結合起來,互相促進,為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效益服務。
標準化為西門子帶來巨大效益--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標準化與法規部部門經理王旭
西門子公司在標準化領域的活動十分活躍,主要原因在于標準化是不同市場之間溝通的基礎、商業合作以及參與全球競爭的基礎。西門子積極參與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化活動,通過自主創新獲得了全球競爭優勢。西門子的產品和技術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標準化是影響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主導因素,只有國際技術標準才支持國際市場。標準的戰略價值得益于標準活動的價值,體現在將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這三方面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將產品更好更快地投入國外市場。
西門子在通信領域積極參與標準化組織,是100多個標準化組織的成員,在標準化組織上獲得了多個領導職位,積極參與ITU、ETSI、IETF等國際標準化機構的標準化活動,具有在190多個國家進行認證的經驗。西門子公司在新領域中率先取得突破,從而為用戶帶來了更大的利益。標準化與法規活動也為西門子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回報。西門子公司將在中國標準化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加強與各個領域的合作。
憑借標準保護知識產權--海信集團研發中心副主任封紅雨
標準化對創新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標準化不僅為現代企業提供了一套運行規則,而且是企業開展研發工作的基礎。海信一直在關注和跟蹤國際標準,并在其基礎上加以改進和提高,為技術創新做好技術準備。完成技術創新后,海信通過把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固化在企業標準中,達到知識產權保護的目的,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使經濟效益最大化。
2003年初,海信集團正式啟動為期三年的《海信主導產品設計的標準化研究計劃》。該項工作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涉及基礎件、結構件及輔助件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目標是建立設計和使用標準的優選數據庫。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對電視、空調、冰箱三大家電產品系統設計進行標準化研究,推出系列標準化產品設計、標準化模板。
海信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未來工作重點是著手建立“點(核心知識產權)、線(關鍵技術標準)、面(技術領域的標準群)、體(以技術創新體系、通用化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支持體系)”的標準化體系,這點對深圳企業頗具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