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主任,您好! 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日,今年的主題是“標準使世界更安全”,為什么會將它確定為今年的世界標準日紀念宣傳主題呢?
李忠海:安全事關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關系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凸現出來。如工業大生產所帶來的環境惡化;違反操作規程、減少生產成本等引發的各類事故;信息系統被廣泛應用的同時所遭受的攻擊和破壞等,都給人類帶來過慘痛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
為了更好地宣傳和發揮標準在全世界范圍內防止和減少各種安全事故、減少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保障人們中活質量安全、確保我們生活的世界更加安全,擴大標準化工作的社會影響,增強標準化工作者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全人類的標準化意識,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發出世界標準日祝詞,確定今年的主題是“標準使世界更安全”(Standards for a Safer World)。
記者:安全標準化工作涉及哪些領域?據了解,國家標準委從去年就開始了國家標準的清理工作,請問,這次清理是否包含安全標準化工作所涉及的領域?
李忠海:標準化工作涉及安全的方方面面,就公共安全標準化而言,ISO(國際標準化組織)近兩年重點研究了涉及國家安全的標準框架,具體的領域包括應急準備、快速反應和防止自然災害、建筑物基礎設施、探測化學、生物、爆炸和輻射、個人身份的確定、計算機安全、污染控制、消毒、防止污染以及飛機、火車、公共汽車、卡車和輪船等極易受到攻擊并關系到公共安全的安全標準。但在我國,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和信息安全等仍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我國國家標準的清理工作從2004年3月開始,歷時18個月,動用了6 000多名專家。經過兩次網上公示,包括安全領域標準在內的所有國家標準的清理結果將于近日確定并在國家標準委網站上公布。根據清理結果,本次清理基本理清了國家標準的現狀,若能及時修訂,將逐步解決標準老化、市場適應性差的問題以及國家標準之間、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之間的交叉、重復和矛盾。同時,為履行入世承諾,更好地向全社會提供信息服務,更好地規范社會行為,加快標準的推廣和應用,國家標準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工作力度,下大力氣解決網上不能閱讀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問題。從今年10月14日開始,包括安全領域標準在內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將可以在國家標準委網站上全文閱讀。
記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問題,標準作為規范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在保障生產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忠海:安全生產問題涉及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關系到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只有實現安全生產,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家庭才能安康幸福,社會才能安定和諧。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問題,在建國初期就提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近年來,黨和政府對安全生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并要求各部門和各級政府要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來抓實抓好。
安全生產標準是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技術管理規范,也是保障安全設施、設備、儀器、儀表、器材有效運行的可靠手段,還是政府開展依法行政和履行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責的技術依據,更是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促進安全生產穩定好轉的重要保障。
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涉及面廣,包括了礦山安全(含煤礦和其他礦)、粉塵防爆、電氣及防爆、帶電作業、危險化學品、民爆物品、涂裝作業安全、交通運輸安全、機械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職業衛生安全、個體防護裝備(原勞動保護用品)、特種設備等方面。涉及這些領域的國家標準有1241項,行業標準約1425項,在國家標準中有60%是強制性標準。為突出安全生產標準的重要性,還專門為安全生產行業標準設置了標準代號(AQ)。
記者:食品安全是群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我國在去年啟動了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工作,這項工作對于保障食品安全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李忠海:“民以食為大”。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全球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食源性疾病。我國近10年平均每年因蔬菜農藥殘留超標、食用工業鹽等發生的食物中毒群體性事故就有150次左右。
為確保食品安全,就必須加快建設和實施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首先,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和實施是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費者健康的基礎。通過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有效實施,可以使食品生產全過程標準化、規范化,為食品質量安全提供控制目標、技術依據和技術保證,實現對食品安全各個關鍵環節和關鍵因素的有效監控,滿足食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規定和要求,保障和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消費者的安全。
其次,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和實施是提高我國食品工業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支撐。食品工業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國食品的國際競爭力。一個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可為企業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科學合理的安全生產和監控管理技術標準,可以強化食品從業者的自主意識,引導和規范企業行為,促進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增強我國食品產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還有助于我國建立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應對入世挑戰,促進食品貿易全球化。
第三,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實施是實現食品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可以突出重點、合理布局,實現整個食品產業的統籌規劃;可以通過提高標準的技術指標來提高市場準入門檻,運用標準手段,關閉一批產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淘汰一批落后的產品、設備、技術和工藝,壓縮過剩生產能力;可以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整個食品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第四,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和實施是規范市場秩序,實現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規定了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過程以及食品產品及其性能、試驗方法等方面的質量安全基本要求和具體指標。食品質量安全標準是判斷食品合格與否的依據,更是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重要依據。
記者:目前食品標準體系建設工作進展如何?
李忠海:為有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我們在全面清理現行食品標準的基礎上,成立了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并與有關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產品標準不再單獨制定衛生指標,所涉及的衛生要求應引用相應的國家強制性食品衛生標準。去年,我們印發了《全國食品標準2004-2005年發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2 0 0 4正式下達114項急需的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計劃。在今后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對重要的食品安全限量、食品檢驗檢疫等標準前期研究,特別是加強危險性分析方法在標準制修訂過程中應用的研究,以提高食品標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二是要加強對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建設的研究,整合現行檢測方法標準,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三是要建立食品安全預警和標準制修訂快速反應機制。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食品企業標準化工作,積極在食品企業中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試點,實現食品生產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
記者:全世界對信息系統的依賴性不斷增長,與信息的廣泛應用相比較,信息系統安全卻顯得非常脆弱,標準化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起著怎樣的作用?
李忠海:信息與網絡的運用是21世紀國力的象征。但在廣泛使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信息系統的安全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攻擊信息系統安全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信息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全。
信息安全標準是確保有關信息安全的產品(系統)在設計、研發、生產、建設、使用、測評中解決其一致性、可靠性、可控性、先進性和符合性等問題的技術規范、技術依據。信息安全標準是我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進行宏觀管理的重要手段。沒有配套的信息安全標準,就不可能構造出一個可用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沒有自主開發的安全標準,就不可能構造出一個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因此,信息安全標準化工作是一項艱巨、長期的基礎性工作。
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開展了信息安全標準體系與協調、涉密信息系統標準等信息安全標準的起草工作。目前,我國在信息安全監控、密碼保障和網絡信任、信息安全應急與備份、等級保護制度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等方面,已批準發布33項信息安全國家標準。
記者:作為統一管理全國標準化工作的機構,國家標準委下一步將如何推進安全標準化工作?
李忠海: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有關安全的技術委員會的建設。我們將在全面整合現有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一個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設7個分技術委員會。積極實行提案制工作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標準以及項目研究的質量。二是抓好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在標準立項方面,要引入競爭機制,充分發揮立項評審機制的作用,保證標準立項的科學性。在標準制定過程中,要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透明度,鼓勵企業參與到標準的制修訂過程中來。對于信息安全標準,在不影響我國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有限度、有選擇地開放某些工作組和課題組,吸收國外標準化經驗,以提高標準的質量。三是抓緊批準發布一批急需的安全生產標準。目前,即將發布的《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國家標準,規定了金屬非金屬礦山的設計、建設和開采方面的技術要求,將成為整個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方面的基礎標準。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抓好安全標準的研究。認真組織參加ISO/IEC相關工作組及成員會議,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加強與世界各國在安全標準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消化吸收國際標準化研究成果,推動我國安全標準化進程。五是加大標準的宣貫力度,推動標準的實施。利用國家標準委和各技術委員會網站、技術研討會、召開安全標準發布和宣貫會議、標準培訓班等多種方式,加強標準培訓和宣貫工作,提高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的標準化意識和貫徹執行標準的自覺性。六是積極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合作,通過相關行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來更好地推動安全標準化工作。
保護人類安全的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全體標準化工作者將更加積極努力、奮發進取、扎實工作,為實現人們生活得更加安全和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
最后,祝全國標準化工作者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