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棉混紡紗混紡比測試
1 概述
對混紡產品進行纖維含量分析是紡織生產、貿易和科研中經常性的工作。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有紡織品二組分、
三組分、四組分纖維混紡產品定量化學分析方法,這些標準用于纖維混紡及交織產品的定量化學分析。本
試驗僅以二組分含量分析中的滌棉混紡產品為例來介紹,本法適用于除去非纖維物質后的天然或再生纖維
素纖維和聚酯纖維的混紡產品。
2 目的與要求
通過測試,了解纖維含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二組分混紡產品纖維含量的測試方法及操作過程,并計算
其混紡比。
3 采用標準
3.1 采用標準:GB/T 2910、ISO 1833《紡織品 二組分纖維混紡產品定量化學分析方法》
3.2 相關標準:GB 8170《數(shù)值修約規(guī)則》、GB 9994《紡織材料公定回潮率》、GB/T 2911、ISO 5088《紡
織品 三組分纖維混紡產品定量化學分析方法》
4 儀器與用具
4.1 YG086型縷紗測長儀
4.2 恒溫水浴鍋、索氏萃取器、電子天平(感量為0.2mg)。
4.3 真空泵、干燥器、250mL帶玻璃塞三角燒瓶、稱量瓶、玻璃砂芯坩堝、抽氣濾瓶、溫度計及燒杯等。
4.4 化學試劑:石油醚、硫酸、氨水、蒸餾水等。
5 原理
混紡產品的組分經定性鑒定后,選擇適當試劑溶解,去除一種組分,將不溶解的纖維烘干、稱重、從而計
算出各組分纖維的百分含量。
6 取樣
取樣應包含組成織物的各種紗線和纖維成分,試樣數(shù)量應足夠測試用。
7 試樣及制備
7.1 取試樣5g左右,放在索氏萃取器中,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時至少循環(huán)6次,以去除非纖維物質,
然后取出試樣, 待試樣中的石油醚揮發(fā)后, 把試樣浸入冷水中, 浸泡1h, 每克試樣再用100mL、 溫度為 (65±5)
℃的水浸泡1h,不斷攪拌,最后擠干,抽吸(或離心脫水)后晾干。
7.2 被測試樣如果是織物,應拆為紗線。氈類織物剪成細條或小塊;紗線剪成10mm長。
7.3 每個試樣至少2份,每份不少于1g。
8 環(huán)境及修正
溫濕度對測試結果影響不大,可在常溫下進行。
9 程序與操作
9.1 將預處理過的試樣至少1g,放入已知重量的稱量瓶內,連同瓶蓋(放在旁邊)和玻璃砂芯坩堝放入
烘箱內烘干。烘箱溫度為(105±3)℃,一般烘燥4~16h,至恒重。烘干后,蓋上瓶蓋迅速移至干燥器內
冷卻30min后,分別稱出試樣及玻璃砂芯坩堝的干重。
9.2 試劑選配 9.2.1 75%硫酸: 取濃硫酸 (20℃時密度為1.84g/mL) 1000mL, 徐徐加入570mL蒸餾水中, 濃度控制在73%~
77%之間。
注意!初次作業(yè)人員一定要在指導老師的陪同和指導下完成!稀釋硫酸過程:將濃硫酸沿著器壁緩緩注入
蒸餾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切忌蒸餾水倒入硫酸中!并且做好防護,注意安全!
9.2.2 稀氨溶液:取氨水(密度為0.880 g/mL)80mL,倒入920mL蒸餾水中,混合均勻,即可使用。
9.3 化學分析
9.3.1 將試樣放入有塞三角燒瓶中,每克試樣加入200mL75%的硫酸,蓋緊瓶塞,用力攪拌,使試樣浸濕。
9.3.2 將三角燒瓶放在溫度為50℃±5℃恒溫水浴鍋內,保持1h,每隔10min搖動1次,加速溶解。
9.3.3 取出三角燒瓶,將全部剩余纖維倒入已知干重的玻璃砂芯坩堝內過濾,用少量硫酸溶液洗滌燒瓶。 真
空抽吸排液,再用硫酸倒?jié)M玻璃砂芯坩堝,靠重力排液,或放置1min 用真空泵抽吸排液,再用冷水連續(xù)
洗數(shù)次,用稀氨水洗2次,然后用蒸餾水充分洗滌,洗至用指示劑檢查呈中性為止。每次洗液先靠重力排
液,再真空抽吸排液。
9.3.4 將不溶纖維連同玻璃砂芯坩堝(蓋子放在邊上)放入烘箱,烘至恒重后,蓋上蓋子迅速放入干燥
器內冷卻,干燥器放在天平邊,冷卻時間以試樣冷至室溫為限(一般不能少于30min)。冷卻后,從干燥
器中取出玻璃砂芯坩堝,在2min內稱完,精確至0.2mg。
注:在干燥、冷卻、稱重操作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觸玻璃砂芯坩堝、試樣、稱量瓶等。
10 結果計算
10.1 凈干重量百分率的計算:
(34—1)
(34—2)
式中: ——不溶解纖維的凈干含量百分率,%;
——溶解纖維的凈干含量百分率,%;
——預處理后試樣干重,g;
——剩余的不溶纖維干重,g;
——不溶纖維在試劑處理時的重量修正系數(shù)(滌綸為1.00)。
10.2 結合公定回潮率含量百分率的計算:
(34—3)
(34—4)
式中: ——不溶解纖維結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
——溶解纖維結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
——不溶解纖維的凈干含量百分率,%;
——溶解纖維的凈干含量百分率,%;
——不溶解纖維的公定回潮率,%;
——溶解纖維的公定回潮率,%。
測試結果以兩次測得結果的平均值表示,若兩次測得結果的差的絕對值大于1%時,應進行第三個試樣的測
試,測試結果以三次測試的平均值表示。數(shù)值計算至小數(shù)點后兩位,修約至小數(shù)點后一位。
11 測試報告
11.1 記錄:執(zhí)行標準、試樣名稱,編號等。
11.2 計算:試樣各組成纖維的百分含量、凈干重量百分率、結合公定回潮率的百分率等。
12 相關知識
12.1 試樣預處理時,若試樣上的水不溶性漿料、樹脂等非纖維物質不能用石油醚和水萃取掉,則需用特
殊的方法處理,同時要求這種處理對纖維組成沒有影響。雖然一些未漂白的天然纖維(如黃麻、椰子皮)
用石油醚和水的正常預處理時不能將所有天然的非纖維物質全部除去,但也不采用附加的預處理,除非試
樣上具有在石油醚和水中都不溶的保護層。
12.2 不同的混紡產品有不同的分析鑒別方法。麻棉混紡產品的原料都是纖維素纖維,不能用常規(guī)的化學
溶解法,常用吸附等溫曲線法(FZ/T 01070.1)、數(shù)值逼近法(FZ/T 01070.2)或投影記數(shù)法測定;桑蠶
絲/柞蠶絲用顯微鏡觀察截面積的方法計算含量。
12.3 隨著一些新型纖維例如:大豆纖維、甲殼素纖維、Lyocell纖維等不斷推出、應用,分析鑒別方法
也隨之展開:根據(jù)表面特征觀察判斷,然后用燃燒法、顯微鏡(投影)觀察法、化學溶解法、藥品著色法、
紅外光譜吸收法、密度法等分析其百分含量。
12.4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了混紡產品化學分析標準,世界各國均有類似標準,例如:AATCC 20A、
ASTM D629、JIS L1030.2、DIN 54200等。
12.5 纖維含量分析中所用的普通烘箱是制約測試效率的瓶頸之一,有的專家提出,在不影響坩堝內纖維
量的情況下,在坩堝周圍形成高溫低濕氣流的環(huán)境中,可使坩堝內的水分含量迅速減少至恒重,目前這一
課題在研究中。
13 思考題
13.1 分析哪些因素會影響測試結果?
13.2 如何分析滌/毛混紡紗的混紡比?